【学者面对面】第七期:地理学论文的主要类型与写作要点
学者简介:
何书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地理学报》专职副主编、中英版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农村发展与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中国农村地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主编出版专著一部,参与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曾荣获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地理学会优秀编辑”等多项奖项。
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很高兴今晚有机会同大家交流!今天交流的主题是“地理学论文的主要类型与写作要点”,期望对大家在今后的地理学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地理学论文主要有8种类型,即:时空分布类、相关影响类、分级分区类、实验分析类、数学模拟类、综述评论类、学术理论类和研究方法类。由于学术理论类、研究方法类论文主要由资深研究者撰写,而且论文数量较少,这里重点讨论前面6种类型,重点说明各类论文的主要类型、研究要点、分析方法。
地理学时空变化类论文是分析各类地理要素的区域分异规律、时空变化过程,以及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空间变化形成格局,以及地理要素的时间变化构成过程。
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耦合格局与过程是理解和研究地表过程的重要方法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有效途径(傅伯杰,2014,8)。
时空变化类论文主要包括:①对地理要素的空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②对地理要素的变化过程、演替阶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③对时空变化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自然地理研究中气温降水的空间变化、冰川沙漠的范围变化、湖泊沼泽的面积变化、地表植被的分布变化等;经济地理研究的工业布局变化、农业用地变化、城市范围变化、交通流量变化、人口密度变化等。
时空变化类论文的基本要求是:研究内容的系统性、分析方法的针对性、选择数据的有效性、论述观点的科学性。
1时空变化类
1.2 区域地理研究
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是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地表自然与人文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趋势和规律是地理学论文中的重要论题。
1.3 研究要素时空变化分析
(1)要素定量变化的数据说明
(2)要素空间变化的图形显示
(3)要素变化差异的区位方位论述
(4)空间变化的定量时段划分
(5)空间变化的季节差异对比
1.4 研究要素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1)从要素区域分布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对比分析
(2)一般分布规律与特殊异常现象的分别说明
(3)影响因素的全面系统分析
1.5 研究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1)分析研究要素变化对气候、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2)分析研究要素变化对人口、经济、土地利用、建设工程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3)列举相关要素变化数据。
(4)根据研究要素的变化情况、对比国内外相似地区、相关要素的发展过程,预测这种变化的趋势、合理性及应控制的阈值。说明这种变化的合理性、危害性,提出促进、稳定或控制已有变化的对策。
2 相关分析类
2.1 要素相关影响分析类型
(1)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水文的影响、流量对泥沙的影响等等。
(2)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交通对工业的影响、人口对城市的影响、旅游对经济的影响等。
(3)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地貌对交通的影响,城市对气候的影响等。这些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是地理学各专业经常探讨的问题。
2.2 相关分析的环境背景要求
(1)要排除同一地区其他要素的影响
(2)要排除其他地区同一要素的影响
(3)两组数据时间长度和记录时间要一致
(4)相关的公式及误差范围
(5)因果关系的推理要有正确的逻辑关系
(6)相关分析要考虑不同要素的分辨率问题
3 分级分区类
地理学分级分区类论文的特点是依据一定的地理要素评价指标,对研究地域进行等级和区域的划分,并以此揭示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
分级类论文涉及的专业很多,主要包括环境分级、水质分级、土壤有机质分级、城市规模分级和植被生产力分级等。
分区类论文研究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气候分区、地貌分区、土地利用分区、旅游景点分区和经济区划等。
与分级分区相伴的还常常有分类研究。包括:①在分类基础上分级;②依据分级结果进行分类;③通过分类进行分区;④将分级、分类、分区相互结合进行研究。
分级分区类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和分区标准;②依据各级各类指标对研究区的地理要素进行区域划分;③对分级、分区的结果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
3.1 指标选取与分级要求
对研究要素进行单项或综合评价,依据评价分级、分类的结果进行区划。揭示研究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是地理学论文依据地理学区域性特点进行写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评价要素应适当。评价要素既不能缺少基本要素,也不宜过多列入非关键性要素。评价要素过多会造成评价的可行性。
各类要素要有分级指标和权重。分级一般在3~5级为宜;要说明各级分级、分区指标的依据。
3.2 评价要素(指标)应有定量数据
用相关定量数据或替代定量数据,要用表格列出要素分级的赋值标准。对综合指数以及各要素指数的生态环境含义的解释,应进一步阐述各要素主成分变换的生态基础和变换后结果的生态意义或物理意义。利用专家打分法对环境变化程度进行判定,有一定可信度,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如变化幅度的比较等。
3.3 分区分级类论文要求
(1)要有综合计算评价公式。兼顾要素、保证分级分类的合理性。
(2)要有较大范围的区域做实例研究。区域内函盖所分各类、各级区划。要有涵盖全部类型或等级的要素分布图。一般至少要有1张整个工作区的研究要素分布图,至少有1张典型地区的放大图件。
(3)分类标准必须是互斥的。
(4)分区要进行区域对比。
4 观测实验与遥感类
地理学实验分析类论文大多是利用野外采集的土壤、水体、生物等各类样品,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获取样品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质数据,用以恢复研究区的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实验分析在生态、环境、土壤、水文、冰川、沙漠、第四纪、历史气候和化学地理等专业的成果产出中广泛使用。
地理学实验分析类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②沉积层中孢粉的植物种属组成和比例;③河流泥沙、风沙尘土、沉积地层的粒径测定;④地层有机质的14C年代测定、热释光年代测定;⑤降水、河水、地下水等水体中的化学成分测定;⑥树木年轮的测定;⑦冰芯或积雪层理的变化;⑧一些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例如,利用室内试验设备模拟降水、径流、风蚀、泥石流等自然地理现象演化过程。
实验分析类论文写作的主要步骤包括样品的选择与采集、分析的方法与过程、数据的校正与检验和数据的对比与分析。
4.1 采样数量和类型的要求
生态、土壤、水文、冰川、沙漠、第四纪、化学地理等学科的论文常用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所得结论完成研究。
研究样点的工作量是反映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地理学论文来说,除了高海拔、极地、深海等环境恶劣地区外,一般都应采集较大范围的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这是地理学论文与其他学科论文的主要区别之一。只有大范围、多类型的数据,才能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在研究范围较大的地区,不同地貌类型、植被类型都要有样点采集。要说明样点的数量、类型和代表性。要说明样点的位置、海拔高度、剖面长度、地下深度等基本数据。
4.2 样品采集环境的说明
4.2.1 采样的地点说明
样点位置的分布设计是反映研究者的工作基础、分析思路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系统说明。采样地点对于样品的代表性起重要的作用。要有必要的样点或测站分布图,并根据样点选择的环境差异,在图中绘出等高线、地貌或植被类型界线。在大批量数据的趋势分析中,经常会遇到不符合规律或数值突变的样点。对出现异常数据的样点要说明该地采样环境的特殊性。
4.2.2 采样的时间说明
由于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分布规律对比及其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取样时机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求作者在文中加以说明。土壤、植被等采样统计数据要说明样方的数量和面积。水文、植被、大气等季节性变化较大的采样数据要说明采样的月份。地层、土壤、冰芯剖面、地下水采样要说明样点的深度和采样深度、间隔距离。如果对降水气温等观测数据只选用某几个月的数值,应当说明其中选择的理由。
4.2.3 采样的方法说明
对于同一实验中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要说明不同类型数据的具体获取方法。例如,根据风洞实验测定风沙的流体侵蚀和冲击侵蚀,要分别说明这两种数据的测定方法,或区别这两种数据的方法。
数据获取方法的检查在论文审查中也很重要。数据获取方法是保证论文研究水平的重要基础。
4.3 样品实验分析的说明
(1)实验仪器型号和精度的说明。文中需简要介绍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对于依据实验测试数据作为论据的文章,需要检查作者是否在论文中说明获取数据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如有必要,应绘制观测实验仪器示意图。一般来说,应要求作者采用最新的实验仪器和可靠试剂,并有完整的符合要求的实验过程。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并使其他研究者可以在工作中检验和对比该项数据。
(2)数据校正的说明。在列举某一地区的数据时,要说明数据是根据一处代表样点数值得到的,还是根据几处样点数值平均计算得到的。是一次采样的结果,还是几次采样平均值的结果。
(3)用图形表明所测要素的变化特征。例如:用曲线表示要素随地层深度、海拔高度等环境变化发生的改变。插图要有坐标值、量纲。
(4)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区域对比。将自己的数据与其他地区数据或该地区以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测定要素的区域差异、共性及时空变化特征。
4.4 GIS、RS稿件要求
(1)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要简明介绍,对常识性的部分不要做烦琐说明,对前人作过的方法步骤,可用参考文献列出,不必重复。
(2)对输入系统的数据要说明数据采集的范围、数量、类型、时段。如:“将19**~19**年**年中**、**等省(或**流域)的***处气象站(水文站)的**数据输入本系统(或模型)中……。”输入系统的资料要求尽量包括近年的数据。有的作者精力集中于程序编制,系统设计很先进。但输入的数据过旧或太少,仍然不能得出很好的研究结果。
(3)对系统的应用要举例说明,选择的应用范围不宜太小。过小的范围难以涵盖多种要素类型,也难以显示系统的应用意义。应用举例中要定量阐述研究要素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原因。本刊是地理学报,不是软件杂志和遥感杂志。发表的论文应注重工作的成果。
(4)对研究结果要通过地图反映出来。一般至少要有1张整个工作区的研究要素分布图,以显示研究对象的宏观分布状况和研究工作数量;至少有1张典型地区的放大图件,以反映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和研究工作质量。最好采用信息量大、要素区分清晰的彩图。
(5)由于作者多是电脑高手,对其它专业的知识相对不熟。所以在利用GIS、RS研究土地、植被、水文等要素时,要查阅相关的专业书,以免出现错误的结论。
5 数学模拟类
在地理研究中采用的数学模型多以统计与模拟为主,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类:①确定性模型,包括数学物理模型、系统理论模型与成因回归模型;②随机或统计模型,包括用各种随机方法与统计方法建立起来的计算模型,如现代模糊数学模型、时间系列模型、频率分析计算等等。这些主要的计算模型均在现代地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刘昌明、岳天祥、周成虎主编的《地理学的数学模型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前言)。
地理学数学模型与模拟类论文是利用微分方程或计算公式对地理环境的变化过程或各类地理要素间的相关作用进行模拟计算,进而找出其中的基本规律。
数学模型的使用一般分为三种情况:①使用前人已建的模型;②对已有模型进行改进后使用;③作者自己构建新的模型。在论文中要说明本研究所用模型是采用前人的、修改前人的、还是自己构建的。
5.1 模型构建的说明
对科技论文中数学模型评审的方法包括:模型中参数的设置、因子的定义、量纲的说明、系数的确定、误差的分析、图形检验、结果检验、符号检验等。
因此,对模型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要简明介绍。对常识性的部分不要做烦琐说明,对前人作过的方法步骤,可用参考文献列出,不必重复。对技术路线要用框图表示。有的数学公式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验证。
5.2 数学公式参数系数的检查
因此,对模型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要简明介绍。对常识性的部分不要做烦琐说明,对前人作过的方法步骤,可用参考文献列出,不必重复。对技术路线要用框图表示。有的数学公式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验证。
(1)参数符号的表示。数学公式中参数的形式通常采用大写字母为参数的英文首字母。右下角的小写字母为子要素的英文首字母。
(2)参数类型的设置。自然界任何一种要素的发展和变化,都受到其他多种要素的影响与控制。例如,植物的生长与温度、降水、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就构成了有关植物生长模型的计算参数。
(3)参数定义的方法。在列举数学模型后,应当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地依次将数学公式中所有的参数进行定义和量纲的说明。
(4)参数量纲的检查
(5)系数的检查。系数的确定、系数的种类、固定值的率定、分级值的段域等。有的计算公式不是理论公式,属于经验公式,其参数需要根据不同的实例来进行率定,不能任意套用。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计算公式的系数。
(6)相关关系的检查。①相关关系的检查 数学模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两种。正相关的因子在数学公式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负相关的因子处于分母的位置。②主次关系的检查 自然界的一些要素的数量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要素有些是起决定性的全局影响,有些则是起着次要性的局部影响。
(7)计算误差的检查。误差的分析、误差范围 R2。应当依据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实测数据对模拟计算值进行误差检验。如模拟结果的误差很大,是模型结构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如何能够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应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8)阈值的确定。阈值通常是有一定变化幅度的。要说明阈值的变化范围、影响因素。
5.3 数学模型应用方法的检查
(1)应用区域的检查。有的数学模型是作者利用前人已设计的计算公式建立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明前人的模型构建环境背景,对比本研究中数学模型应用的环境背景与模型以前应用的环境背景的差异。在使用中要建立不同的系数系列。
(2)应用学科的检查。由于数学模型具有极大的抽象性,所以很多数学模型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移植使用。
(3)应用条件的检查。例如,在计算河流输沙需水量时,可采用的夹沙力公式很多。采用不同公式得出的结果相差很大,在正式计算前做出较详细的验证计算结果。
(4)应用数据的检查。对输入模型的样本要说明数据采集的范围、数量、类型、时段。如:“将1960~ 2000年40年中某省(或某流域)的***处气象站(水文站)的**数据输入本系统(或模型)中……。” 输入系统的资料要求尽量包括近年的数据。为检验数学模型的可靠性,需要将各类因子的实际数据代入公式中进行实际运算,并将模拟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确定误差范围。各类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致性。对拟合统计检验结果要说明。
5.4 数学模型应用结果的检查
(1)图形的检验。①数值点的多少对于回归曲线的建立,需要利用大量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而有的论文中使用的数据很少,或者自称利用了大量的数据,而从计算的图形结果看,只有少量的点值标绘在图上。②数值点与拟合曲线的离散状态。
(2)正负值的检验。有些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利用数据的性质来判断正误,特别是计算一些单一流向的矢量数值。例如,计算降雨的时空分配特征,得出的降雨数值应当为正值,如果是负值,就不是降雨值,而是蒸发值。
(3)发展趋势的检验。①对模型应用要举例说明,选择的应用范围不宜太小。应用举例中要定量阐述研究要素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应用举例应介绍具体的方法步骤,以供读者借鉴。②对研究结果要通过地图反映出来。一般至少要有1张整个工作区的研究要素分布图和1张典型地区的放大图件。最好采用信息量大、要素区分清晰的彩图。③由于作者多是数学等专业的学者,对其它专业的知识相对不熟。所以在利用GIS、RS研究土地、植被、水文等要素时,要查阅相关的专业书,以免出现错误的结论。
(4)结果分析要体现模型的优越性。例如:作为分布式水文模型,其特点是能够反映水循环过程的空间分布特性。这些是集总水文模型很难做到的。因此,该优点应在模拟结果中有所体现,而不能只简单给出流域出口断面的单一径流过程线。结论部分应该对本模型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归纳和总结,点出创新之处和有待改善的地方。
(5)结果分析要有科学性。例如:①黄土粒度分维如果没有与决定黄土性质的气候、成壤强度相联系,则用该方法得出的结论空洞,说明不了具体问题。②利用分维方法应当得出与过去不同的认识,否则这一方法的应用无意义。据应用的结果看不出与过去什么不同的认识,更缺乏与黄土实际特征相联系的有意意义的具体认识。③得出的认识也有问题,如文中说黄土粒度分维反映了黄土形成机制,实际上这种方法如不与黄土特点研究相结合就不能揭示黄土形成机制。
6 综述评论类
地理学综述评论类论文是对前人做过的某一专业或者某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指出前人工作的主要类型、基本方法、发展过程、研究区域、结果优劣,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综述评论类论文的写作要点为:①应围绕一定的主线写,不能议题太广,面面俱到;②全面系统地收集前人的成果,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按照一定顺序,归纳和整理前人的工作成果;③对前人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以往研究的特点和有待改进之处。
6.1 总结前人成果的范围要广
(1)总结论述前人的成果最好要包括国内外各地区。
(2)作者和期刊要显示多样性。尽量减少自引。要善于按方法、观点和学科应用进行归类,指出前人研究观点和方法的差异,分析原因。论述国外研究成果尽量意译,减少直译,作到语言通顺流畅。引证处不要过分集中,国内外最好都有。
6.2论文要依据一定的主题和主线写
(1)综述不能议题太广,面面俱到。要依据一定的主题和主线写,按研究要素、内容的发展过程来展开。
(2)按照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区域的不同(热带、温带、寒带、或旱区、湿地、山地)、观点的不同、专业、类型、研究对象的尺度(宏观、微观)。
(3)一般早期研究介绍粗,晚期发展论述细。找出共性,分析趋势。
6.3 要分析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6.4分析发展趋势
包括应用方法、应用学科、应用地域、应用内容上的趋势。
《地理学报》2002年第4期上田汉勤的“陆地生物圈动态模式”是较好的综述范文。
7 《地理学报》简介
《地理学报》1934年创刊,具有80多年的历史,是反映我国地理科学研究水平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地理类优秀核心期刊。是紧跟世界地理科学发展的步伐,保持着代表中国地理科学发展水平的学术性刊物。对我国地理科学研究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1年来《地理学报》影响因子一直保持在全国科技期刊的前10位,地理学科排名第1位;引用频次在全国排名前50名,学科排名保持第1位; 2007年底《地理学报(英文版)》被SCI收录。2014年SCI影响因子超过1,进入Q3区,影响不断扩大。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地理学报,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投稿!
www.geores.com.cn
www.geog.com.cn
E-mail: hesj@igsnrr.ac.cn
Tel.: 64889295
互动问答
Q:感觉中文期刊论文对文献综述这部分不是太重视,国外SCI很重视文献梳理综述,您觉得地理学报为龙头的地理类期刊,今后是否应加强这方面的要求呢?
A:图题和表题要有时空概念,近几年微观层面的调查类的文章特别是中大这方面多一点。
Q:地理学报中大区域的研究相对较多中小尺度特别是社区层面应用问卷调查进行模型分析之类的文章发表需要注意些什么?
A:过去应用性论文发的多,今后我们要综述和理论总结。
Q:地理学报英文版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其他方向的比重大致是多少?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
A:问题是要多样本多时段规律规律的总结,英文版以自然地理为主,综合性的论文也发。
Q:作为研一的学生,仍在学校接受集中教学,没有跟着导师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为将来写论文做一些什么准备呢?
A:结合老师的研究方向广泛阅读。
Q:现在的学术论文大部分是数据和方法模型为王,对于定性研究为主的文章,您觉得写作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A:定性的文章恐怕发表比较难,除非是纯理论文章。
Q:对于自然地理大量优秀文章外流您怎么看?
A:自然地理外流随着考核体系的变化会好转。
Q:一篇好的人文地理学论文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A:好的思想、热点的问题和区域、好的方法、数据支撑。
Q:江西高校地理学方面的研究重点主要是鄱阳湖和红壤区水土流失,老师您看对于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性文章在向类似于《地理学报》这样的全国性地理学期刊投稿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A: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区域,这些年发文相对偏少,主要问题是研究深度,我们期待江西学者多出成果。
Q:作为初学者,方法、理论难以有创新,这样在哪些方面努力,才能发地理学报这样顶级地理期刊?
A:创新是不容易,作为初学者要创新更难,地理学创新是难上加难。
Q:作为硕士研究生,如何做到论文中的创新?
A:我们最近发现社会调查论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样本的数量、时间跨度、代表性等。
Q: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关于问卷调查的表述,参考大部分论文的表述觉得千篇一律,如何在社会调查类这方面的论文上有所突破或创新?或者何老师可否推荐一些好的阅读材料。
A: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地缘政治、大数据、互联网+等。
Q:根据您的经验能不能给大家总结一下过去一年里人文地理方面比较热点或者前沿的问题。
A:互联网+对社会生产各方面将产生重要影响,应该是未来研究热点
Q:您认为地理学的研究生如何利用好大数据?获取渠道有哪些?
A:获取的方法应该比较多,各机构的数据、网上的数据,我们从2014年开始做数据出版,也是为学者提供大数据,我们正在申请一本英文期刊“全球变化数据与科学发现”,网络版已有72个数据集。
Q:在我们学报上选择收入人文地理方面文章时,是不是以区域性和全国性研究尺度的会比较多一点?
A:不一定,关键是论文质量和深度。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本书—《地理学论文写作》,是何老师参与主编的书,非常实用!
欢迎参加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现在线报名中。
互联网+和工业4.0将使中国很多传统企业举步维艰或面临淘汰的命运,传统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模式也面临创新与发展。也许是人文与经济地理未来研究的方向。借着何老师的访谈推广一下IGC2016下互联网+贸易与物流征文,详情见交通运输与地理公众号。
非常感谢何老师的分享和交流,我们今天的【学着面对面】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何老师,祝各位老师和同学新年快乐,万事大吉!
本期小编:王雪